雁门关诗句
本文目录一览:
- 1、有关雁门关的诗词句
- 2、西出雁门关的诗句
- 3、关于雁门关的霸气诗句
有关雁门关的诗词句
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送薛承矩秩满北游》唐代:刘长卿有关雁门关的诗词句1,《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清代 屈大均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译文:还记得,当初你我于冬日在雁门关中夜宿。
题雁门关城楼[明末清初] 屈大均紫塞三关控雁门,往时兵马若云屯。长城万里今何用,白草黄沙满血痕。过雁门关[清代] 觉罗四明叠巘悬崖藓迹斑,陡然孤峙雁门关。寄言海角南鸿少,何用云峰绝跻攀。过马邑望雁门关 [清代] 玄烨南指重山望雁门,苍然岚气结朝昏。
有关描写雁门关的诗句 剑门关 朝代:宋朝|作者:曹宗旦 凿开千里地,通得一隅天。 叠嶂连三峡,重门扼两川。 长亭怨·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词牌名:长亭怨|朝代:清朝|作者:屈大均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羊马群中觅人道,雁门关外绝人家。 昔时闻有云中郡,今日无云空见沙。——《云中道上作》唐代:施肩吾 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 一路傍汾水,数州看晋山。知君喜初服,只爱此身闲。
西出雁门关的诗句
于源的《赵忠毅公东方未明砚拓本》中,“雁门关外埋秋草,此砚何年复归赵”则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王汝玉的《送山西行都司断事》中,“后夜它乡见明月,雁门关外望宸京”则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期盼。
题雁门关城楼[明末清初] 屈大均紫塞三关控雁门,往时兵马若云屯。长城万里今何用,白草黄沙满血痕。过雁门关[清代] 觉罗四明叠巘悬崖藓迹斑,陡然孤峙雁门关。寄言海角南鸿少,何用云峰绝跻攀。过马邑望雁门关 [清代] 玄烨南指重山望雁门,苍然岚气结朝昏。
刘长卿的《送薛承矩秩满北游》也提到了雁门关:“匹马向何处,北游殊未还。寒云带飞雪,日暮雁门关。”他送别友人薛承矩,友人骑着马北行,而此时雁门关外已是寒云飞雪,夕阳西下。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远行的不舍与担忧。
关于雁门关的霸气诗句
将军出紫塞,冒顿在乌贪。笳喧雁门北,阵翼龙城南。雕弓夜宛转,铁骑晓参驔。应须驻白日,为待战方酣。——出自唐代:卢照邻《战城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关外秋风起,吹散边城战马嘶。 雁门关路苍茫远,烽火连天铁骑来。 雁门关上月如钩,冷照边墙万里愁。 雁门秋水绕寒关,雄城远峙古云烟。以下是对这些诗句的 雁门关外秋风起,吹散边城战马嘶。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古离别》南北朝: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则更添了几分紧张和壮烈:“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在雁门关旁,还有诗人李白以山鹧鸪为喻,表达对远方丈夫的思念:“苦竹岭头秋月辉,苦竹南枝鹧鸪飞。
《凉州词》唐-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译文:黄河从远处奔腾而上,穿过白云,围绕一片孤城,周围是万仞高山。羌笛无需为杨柳树悲伤,因为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古离别》南北朝:江淹 远与君别者,乃至雁门关。
“紫塞三关控雁门,往时兵马若云屯”:这句诗出自明末清初的诗人屈大均的《题雁门关城楼》。诗人用“紫塞三关”形容雁门关的险峻和重要性,而“往时兵马若云屯”则生动描绘了古代战争时期,雁门关一带兵马众多、旌旗蔽日的壮观景象。这句诗不仅展示雁门关的军事战略地位,也反映古代战争的残酷和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