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砚台的诗句(赞美砚台的诗句和名言)
本文目录一览:
- 1、赞美砚台的古诗句?
- 2、关于砚台的诗句有哪些?
- 3、古人对砚台的赞美诗句
赞美砚台的古诗句?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 元 · 王冕《墨梅》释义: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一砚梨花雨 —— 宋 · 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释义:梨花如雨飘落下来,覆满了砚台。
从兹居谏署,笔砚几人焚。 ——《闻征四处士》贯休。视事蛮奴磨玉砚,邀宾海月射金杯。 ——《送郑使君》贯休。既近浅流安笔砚,还因平石布蓍龟。 ——《山中寄苗员外》李端。正色浮端砚,精光动蜀笺。 ——《谢人墨》齐己。砚满尘埃点,衣多坐卧棱。 ——《静坐》齐己。
墨则如同一位舞者,挥洒自如,笔下的墨迹仿佛苍鹰振翅,又似苍龙腾空,展现出磅礴的气势。墨汁在纸上的流动,就像是在书写历史,每一笔都饱含深情。纸如羽翼,轻薄而坚韧,承载着无数文人的心血与智慧。鸿雁传书,诗词歌赋,皆通过纸张得以流传。它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砚台不仅是文人雅士书写时必备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从古至今,它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文人的才情与风骨,成为了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无论是王冕笔下的淡墨梅花,还是周晋诗中的梨花雨,抑或是晏几道词中的研墨过程,都生动地展现了砚台在古代文人生活中的独特地位。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帘已厚重,却直落落地垂挂着,遮住了轩窗,也遮住了从屋外投射进来的明媚的阳光;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砚只有在研动时才灵光乍现,墨只有在挥毫时才清香四溢。
关于砚台的诗句有哪些?
1、徽砚,这一源自中国徽州的著名砚台,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它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一种艺术表达。例如,“徽砚湖光照碧波,墨香扑鼻艳华多。”这句诗描绘了徽砚在湖光山色中的静谧与美丽,墨香四溢,引人入胜。再如,“徽砚拂尘寻古意,千年墨痕铸诗魂。
2、闲几砚中窥水浅,落花径里得泥香 ——唐· 郑谷《燕》 几砚昔年游,于今成十秋 ——宋· 司马光《送龚章判官之卫州·新及第》 看半砚蔷薇,满鞍杨柳 ——宋· 文天祥《齐天乐·庆湖北漕知鄂州李楼峰》 关于秋的诗句 罗列些许,不甚全面,有需要再加。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3、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宋\晏几道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唐\岑参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来添砚中水,去吸岩底泉。——唐\白居易 《游悟真寺诗一百三十韵》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釭闲照。
4、在元代诗人王冕的《墨梅》中,有这样一句:“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诗中描述了一棵生长在洗砚池边的梅树,梅花盛开时,每一朵都带着淡淡的墨香,仿佛是自然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宋代周晋在《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中写道:“一砚梨花雨。
5、关于砚的诗句 请以端溪润,酬君水玉明。(《以端溪砚酬张员外水精珠兼和来篇》唐 徐铉)圆池类璧水,轻翰染烟华。(《咏砚》唐 杨师道)光随锦文发,形带石岩圆。(《砚》唐 李峤)宅亦作流水,斯砚未变易。(《拾得古砚》唐 姚合)中莹五寸剑,外差千叠莲。
6、文房四宝【五律】笔墨纸砚胡秉言 笔 翠竹化玉管,绝代四德全。挥洒墨如意,苍毫劲健欢。轻描凤漫舞,龙跃若惊天。千古留佳作,神颖传万年。墨 醇烟百炼久,万杵臼中锤。规矩方圆定,花鸟松鹤偎。圭玄韵味足,砂麝聚青瑰。存迹经年远,余香依旧挥。纸 塑身薄如翼,泼墨弄丹青。
古人对砚台的赞美诗句
1、纸长毫径短,人矮砚台高。 若饮三江水,能承万语豪。 我如得此物,不换紫罗袍。
2、文房四宝【五律】笔墨纸砚胡秉言 笔 翠竹化玉管,绝代四德全。挥洒墨如意,苍毫劲健欢。轻描凤漫舞,龙跃若惊天。千古留佳作,神颖传万年。墨 醇烟百炼久,万杵臼中锤。规矩方圆定,花鸟松鹤偎。圭玄韵味足,砂麝聚青瑰。存迹经年远,余香依旧挥。纸 塑身薄如翼,泼墨弄丹青。
3、”这里的寒泓,不仅描绘了砚台中春泉清澈如镜的景象,更赋予了它一种深邃而清冷的意境。宋代文同在其《谢杨侍读惠端溪紫石砚》诗中也有提及:“贵价市珍煤,风前试寒泓。”文同在此诗中赞美了端溪紫石砚的珍贵与独特,寒泓一词在这里不仅是砚台中泉水的代名词,更是对砚台品质的极高赞誉。
4、带砚台字的诗句 工夫却是花枝浅。觅得归来临几砚。——宋\李之仪 《蝶恋花·为爱梅花如粉面》 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宋\晏几道 《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5、苏轼的描述不仅赞美了砚台的外观,还表达了使用这种砚台时的美感体验。在书写时,砚台上磨好的墨水在水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明亮,这使得书法作品更加生动和传神。这种砚台的设计体现了古人对美学的追求。在古代文人的书房中,砚台不仅是书写工具,更是一种艺术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