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的诗句(端砚诗句最出名十首)
本文目录一览:
- 1、砚台铭文佳句
- 2、我国古代四大名砚中的端砚,
- 3、文嘉的雕制端砚
砚台铭文佳句
1、看砚台的材质、工艺、品相、铭文等。二是摸,就是用手抚摩砚台,感觉是否滑润细腻。滑润者,石质好,粗糙者,石质就差。三是敲,就是用手指托住砚台,手指轻击之,侧耳听其声音,如果是端砚,以木声为佳,瓦声次之,金声为下。如果是歙砚,以声音清脆为好。
2、苏轼铭:与墨为入,玉灵之食。与水为出,阴鉴之液。懿矣兹石,君子之侧。匪以玩物,维以观德。绍圣元年四月廿三日东坡居士题。
3、宋代大文豪苏轼,其长子苏迈将去做县尉,临行前,苏轼送给儿子一方砚台,并在砚台上刻了四句铭文,文曰:“以此进道常若渴;以此求进常若惊;以此治财常思予;以此书狱常思生。
4、砚台背面刻铭文:“唯厥石产蒲山,修以洁润而坚,同事友代制刊,子孙永用,亿万斯年,壬戌春日铭于蒲江幕次,仲青氏识”。边刻“长寿,刘明则制,郑秉良刊”。据了解,临邛指的是邛崃,以前属邛州,管辖蒲江。而砚台随形,石质温润,不逊于端砚。
5、一代书画大师启功先生的砚台铭文“一拳之石取其坚,一勺之水取其净”,这是他藏砚的铭文,先生取其“坚净”二字当作自己书斋的名称,而这二字也正是他道德操守的生动写照。出自《秋凉帖》作者张芝,生年不详,约卒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约公元192年)不迁怒,不贰过。
我国古代四大名砚中的端砚,
我国四大名砚包括端砚、歙砚、洮河砚和澄泥砚。其中端砚、歙砚尤为著名。端砚,始于唐代,盛于宋朝,产自广东高要县和肇庆市一带。端砚石以紫色为主调,还有青黑、青色和绿色等。其石纹丰富,有青花纹、朱砂钉、五彩钉,以及形似动物眼睛的“石眼”。
端砚:产自广东省肇庆市,被誉为“四大名砚”之首,其石质细腻,研墨效果极佳。读音:duān yàn。 歙砚:来自安徽省歙县,以其独特的纹理和良好的研墨性能闻名。读音:shè yàn。 洮河砚:产自甘肃省洮州市,洮河砚石纹理美观,质地坚硬,是文房四宝中的上品。读音:táo hé yàn。
端砚、歙砚、澄砚、洮砚——中国四大名砚。这些名砚均用于古代书写,其中端砚以其出产于广东肇庆而闻名。端砚的石料主要来源于泥盆纪的泥质硅质云母板岩,其矿物成分包括泥质、绢云母、石英和微量的磁铁矿。这些矿物粒度小于0.01毫米,均匀分布,使得端砚质地细腻,易于研墨。
澄泥砚 澄泥砚最早产于山西绛州,其孕于汉,兴于唐,盛于宋,明代达到炉火纯青,跻身中国四大名砚台。自中唐起,历代皆为贡品,在中国砚台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鳝鱼黄、蟹壳青、豆砂绿,玫瑰紫,虾头红,朱砂红等颜色为珍品。文人墨客视为珍宝,多为题铭珍藏。
外观差异 端砚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之一,以其坚硬、滑润、细腻的石质而闻名,给人以温润如玉的感觉。歙砚则以其显著的花纹特征著称,常见的花纹有鱼子纹、眉纹等。 价值差异 端砚在中国四大名砚中最为著名,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端砚的历史文化价值:端砚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自唐代以来,端砚就已经开始被用作贡品,历代名人都对端砚赞不绝口。其制作技艺也历经千年传承,被誉为“文房四宝之首”,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的瑰宝。
文嘉的雕制端砚
1、可以想见,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在文嘉的生活中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他动用了诗歌、书法、绘画、雕刻的各种手法,将对文房四宝的深厚感情和文学艺术的深厚造诣熔铸在这方端溪佳石上,使得该砚具备了丰富的审美内涵,而文嘉多方面的艺术才华也由此得到了极生动难得的彰显。
2、文嘉亲手雕制的端砚 该砚石品集石眼、焦叶白、青花、鱼脑、火捺、虫蛀皮于一身,极为难得。砚首部随形镌刻金鲤戏水深浮雕,虚实相间,形神俱佳。砚背面的刻款更是诗、书、印、刻,水乳交融,精彩完美。刻款内容是一首咏笔的绝句:“紫竹纤毫线扎成,如龙似虎伴书生。